close

華人社區屢發壓力過大而導致的悲劇,從家暴砍妻臂、月嫂刺嬰案、到紐約大學華生自殺,精神疾病已成隱患,各社團也積極推動相關防治工作;紐約展能藝術中心主任張文說,華人因較壓抑,很多心理問題或偏差行為都來自小時候的創傷及生活壓力,應盡早治療。張文說,華人社區多數行為產生偏差的孩子,常因隔代教養、生長在寄養家庭、或是衛星寶寶等,父母陪伴子女的時間太少,讓孩子缺少「模範」可以學習,導致自我封閉、難以情緒管理,也喪失人與人間情感聯繫的能力。零至三歲的孩子透過感官與父母建立情感,張文說,父母說話的語調、給予回應的積極度,會讓孩子感受環境是否安全;很多童年被疏忽的孩子心裡留下陰影,成年後影響生活,「他們不知怎麼表達內心複雜的情緒,也沒有人關心他們今天過得好不好」。張文說,她也發現部分移民家庭有華人傳統觀念,認為精神疾病是「家醜不可外揚」,這種價值觀必須修正,「就像感冒、受傷要接受治療,民眾應以平常心看待精神疾病,提早治療更能提早搶救」。張文舉例說,她的病患中有個來自問題家庭的十歲女孩,父母吸毒,以致她長期被忽略,常常幾天沒洗澡、沒吃飯,在學校也是別人眼中的問題學生;後來在展能中心透過音樂和治療師建立信任、產生情感連結,更透過彈琴抒發情緒。張文說,音樂治療重在醫者與病患的音樂交流、而非只看診和治療,「她能感受到我的關心、願意分享自己的故事,也藉由樂器去學習情感表達」;最後女孩在學校舉辦的音樂發表會中,讓師長同學看到她的轉變,從麻煩學生變成有才藝、有自信的小小鋼琴家。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. . . .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xzhpy283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